《东北风流——我那青春年少的日子(70后经典成长史)》
第47节

作者: 海上龙王
收藏本书TXT下载
日期:2009-07-04 15:56:41

  第二卷 少年之烦恼 第二十九章 东北大过年1
  年三十的早晨,我还没有从梦境中醒来,就被我妹妹硬是给吵醒来,我不起床她就捂我的鼻子,差一点没把我捂死,她长大一定是虐待狂母夜叉,谁要娶她这辈子就别安生了,说是要贴春联,贴门神,挂彩灯,穿新衣,真是烦死我了“我求你了,你去叫你五哥六哥行不行,让他们贴对联,你老欺负我干什么?”
  “咱爸说的,让咱俩最小的,贴春联,贴门神,贴窗花,还有年画,让六哥五哥挂大红灯笼”我妹妹穿着新衣服在我面前扭来扭去说道。
  我躺在被窝里说道“现在谁家还贴年画呀!都改成电影明星了,我喜欢高仓建,真优美有没有,是不是咱老爸又买的年年有鱼,鲤鱼跳龙门,还有山水画,给没给我买穆桂英挂帅,粱红玉,貂禅,嫦娥什么美人的年画”
  “没有你想要的,看她们能当饭吃啊!是几张抱鲤鱼的胖头娃娃,你起不起来呀!在不起来我就往你被窝放雪块”
  这虎妞说到就能做到的主,大过年的还是别惹这位小姑奶奶支吾乱叫的,我眨着我独特的小扁眼睛看着我妹妹的那张脸我就想哭泣,啥什么候也能像花儿一样的开放啊!“我起来总算可以了吧,你先出去,我一会就完成你交代的任务”真不知道是我大还是她大。
  对于春联大家都不陌生,春联也叫对联,门对,春贴,意寓着春天不会遥远。春联通常都是以工整,简洁,易懂的文字来描绘美好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与祝福。
  我家每年的春联,福字都让蔡美美她爸给写的,蔡美美她爸的毛笔字写的最好,在我们中心村都是有名的。单位上的大字报,公告,都是由她爸来写,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,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文化人。
  我从记事懂事以来,每年的年三十这一天早上,我都抢着去蔡美美家挑一副春联和一个福字。可今年我忘记了,忘的一干二净,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对于过年是这么的厌恶,我感觉不到过年的喜庆和开心,因为我知道我的美美姐此时此刻不开心甚至很痛苦孤单,是她的状况心态传染了我。
  自从我上初中以来我已经很少想念我的美美姐了,毕竟她已经不是我要想的人和想要惦记的人,我觉得是我没有保护好美美姐,可我现在有这个能力和力量保护她吗?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跳不开对美美姐思念,我已经很平静的心里一下子被打破了,在心中掀起狂风巨浪。

  春联是我妹妹取回来的,我真的没有脸到蔡美美家去。我拿着糨糊把春联,福字,窗花,年画都贴完,我看着我妈正在剁饺子馅,我上前说了一句“妈,还有没有我能干的活”
  我妈竟看了一小会,好像不认识我似的“那你就把葱给剥了吧!”我蹲下来开始了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主动地帮着我妈干活。长大对于我来说不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,我也不希望我一下子就长大成熟了,可我现在学会了思考,学会了看这个世界,学会了看人。
  我把葱剥完,吃完早饭,我妈就让我和我五哥六哥去村里的理发店把头剪一剪。东北人有正月里不剪头的习惯,如果剪头发就会克死舅舅,所以东北人很忌讳这一点,没有人会在正月里剪头,所以在二月二,龙抬头的这一天会有很多人争相恐后理发剪头,就是为了讨个吉利,都想借龙王的光。
  理发店里的人太多了,谁还傻呵呵在这里等着,开完票都给我五哥,让他在这里等着,我们要上厕所就跑的无影无踪,谁叫他是我五哥呢,谁叫我烦他呢。我们这个头发必须要剪一剪,修理修理,想糊弄我妈的法眼,连门都没有。

  我就因为有一次没有在年前理发,就遭到我妈的一顿胖打,你说我为什么要有舅舅呢,迷信,就是迷信,我妈是一个封建迷信的化身,讲究这个讲究那个,这个不行那个不行的,为此我还特意在正月里偷偷地剪了我六哥后脑勺的一绺头发,他奶奶的,我舅舅在老家活的更欢实了,没病没灾的,气死我了。
  东北人非常重视年夜饭的质量,对于年夜饭东北人通常无不例外就是那四大件,这四样主菜就是鸡,鱼,肘子,排骨,好像缺一样,这顿饭年夜饭就显得非常的不地道就没有东北的气息,当然各家各户的做法都不一样,但必须要有,这就是东北人常说的大碗上菜大碗喝酒,大鱼大肉管够造。
  尤其是小鸡炖蘑菇,就是农村的笨鸡,由于笨鸡是放养的,都是吃五谷杂粮和小虫子长大的,炖上其味醇厚,其余香浓冽。这个蘑菇最好是长白山上生长的榛蘑,那真是越炖越香,越炖越有味道。
  猪肉炖粉条子,东北的名菜,到东北不吃上猪肉炖粉条子就算你白来一趟了,其实猪肉炖粉条子就是大块大块地把猪肉切下来,最好跟宽粉条子一起下锅炖之,用大火狂炖猛炖狠炖,达到天然混一的境界,大火咕嘟一段时间后,顿时满屋四溢飘香,直让你流口水,闻上一闻你就能幸福上半天。
  你在盛上一大碗雪白雪白的大米饭,把那油汪汪的汤水倒入碗里,再来些猪肉炖粉条子,吃吧!吃吧!哎呀呀!!真是他奶奶的幸福死了,我们在过年的时候都恨不得把一大铁锅都抱在怀里一个劲地造,我老爸看着我们这几个如狼似虎的样子,在旁边嘿嘿的直乐,生活竟是如此之美好啊!

  再有一个就是鲶鱼炖茄子,鲶鱼是松花江的鲶鱼,学名鲇鱼又叫年鱼、四须鲶,胡子鲢,鲶拐子,鲶鱼的外观大部分是呈淡黄色,肚皮是浅白色,其肉质鲜美嫩滑,营养丰富脂肪低。茄子最大的特点能就是吸取鲶鱼的味道和营养,吃到嘴里非常柔软易化,回味无穷啊!东北有句俗话说得好:鲶鱼炖茄子,撑死老爷子。
  最后一个就是酸菜炖白肉,酸菜几乎是东北人家家户户必备大众菜,按照传统的做法,是应该把酸菜用猪油炒过之后,在放到砂锅里面炖的,这个白肉最好是五花肉是带有脆骨的部位,吃起来很香,然后将五花肉,以及切好的酸菜和粉丝一道放进锅里用清水炖半小时即成。如果炖时再加上血肠,那效果更好了,吃时蘸着韭菜花、豆腐乳、芝麻酱等调料,此菜五花肉不腻,血肠异香,营养十分丰富。

  平时我们都吃不到这种酸菜白肉炖血肠,也只有过年我妈才精心做这道菜,我们平常的时候都是吃酸菜炖粉条,土豆炖茄子,能有几片白花花的肥肉片子就不错了,计划经济没有办法,买粮买油要粮本,买肉要肉票,买布要布票,反正都要凭证才能到国有商店买东西,要是你家有一个亲戚在商店粮店上班,那就相当的牛叉叉了。
  至于排骨炖豆角,炖肘子,猪血灌肠,牛肉炖罗卜,也只有在大年三十能见到,能吃到,我妈也是为了每年的年三十精心地准备着,忙乎着,操劳着,好在我二嫂每年都给我家送不少吃喝的东西,过年就是我们大开杀界开荤的日子,我们通常都是大吃大喝的,好像要把一年的油水都在这几天吃完,备足似的。
  我对我妈精心准备的年夜饭并不感兴趣,我大哥二哥带着老婆孩子,三哥带着我的新嫂子也回来过年,好家伙,屋里乱哄哄的,到了开饭的时候,我老爸让我把十响一咕咚放了。
  每年吃晚饭之前都是由我点炮,我都成了名副其实的炮手了,这也是我家的习惯。我妹妹负责在大年三十点长寿灯,要彻夜通明,一直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能结束。我六哥早上挂红灯笼,到了晚上由他点亮灯笼,而且要点一宿,不能关灯,这都是有讲究的,意味着香火绵绵不断。
  东北的农村至今还流传着:年到年到,糕糖祭灶,姑娘要花,小子要炮,老头要顶新毡帽,老太太要块大粘糕。过年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充满快乐,充满幸福。
  我家吃晚饭都是两桌,大人一桌,小孩一桌,我通常都是在小孩那桌,我五哥今年也从大人的桌子上下来了,因为我三嫂进门了,把他挤了下来。开饭之前,我老爸通常第一个讲话,我老爸不亏是领导干部,说话有分量,有水平。我们一大家人相互都祝福着,晚饭正式的开始。

请按 Ctrl+D 将本页加入书签
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?
上一节目录下一节
【网站提示】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,请向本站举报。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!举报
© CopyRight 2011 yiread.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.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