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故国晚秋-两宋繁华往事(第一部 最爱东京)》
第59节

作者: 未央0810
收藏本书TXT下载
  日期:2019-12-09 21:11:37
  (206)
  宋神宗,原名赵仲鍼,宗实和滔滔的长子,出生在父母大婚的次年。如果父亲不是皇帝的备胎,那他不过大宋数以千计的宗室之一,而且血缘疏离的闲散宗室,注定将寂寂无名一生。
  十五岁时,父亲终于登上了帝位。他们从王府搬入了皇宫,一步登天。他也从千百人中,瞬间鹤立鸡群,成为了那万众瞩目的唯一。毕竟,他是新皇帝的嫡子,而且是嫡长子。
  可以想象,在过去岁月里,这对父子应该没少彻夜长谈。而他们话题的中心,自然不会少了皇位,也自然包括如何去治理这个国家。后来那些惊天动地的事,种子可能就是这时种下的。只是,局势不明、前途未卜,父子俩的谈话,往往是满怀希望地开始,忧心忡忡地结束。
  昨日纸上谈兵,今日画猫成虎。
  父亲如愿登基时,赵仲鍼有着怎样的表现,史书中并没有记载。这有些令人遗憾。要知道,他已经十五岁了,又是生在帝王家,远比一般人政治上要早熟。更重要的,作为嫡长子,他是皇位的完美接班人。
  这么些年,他许的愿望应该是买一送一,只要父亲能顺利继位,他的皇位几乎就是赠品。梦想成真时,他是感谢上天,还是相信天命所归呢?是满心窃喜,还是跃跃欲试呢?毕竟,父子俩曾经彻夜长谈的话题,终于有了大展身手的舞台。
  当然,他需要掩饰,无论出于孝道,还是政治安全,他都需要把自己隐藏起来。对他来说,正青春年少,只需要让时光静静流逝,等待就好。舞台就在那里。没想到的是,仅仅四年之后,他就改名赵顼,登上了舞台正中央。
  计划虽然提前,但毕竟心中已有腹稿。所以,神宗的变法,虽然略显仓促,但也是胸有成竹、步伐坚定。更关键的是,这其中应该是父子两代人的意志。而且,父亲的英年早逝,只能让神宗的意志更加坚定。
  之所以要变法革新,除了要富国强兵,英宗、神宗父子,还有个难以对外说明的原因。皇位的合法性。
  毕竟,他们的皇位是过继来的。
  那么多宗室子弟,那么多龙子风孙,他们父子只不过是被好运选中的。对外的理由多么无论冠冕堂皇,甚至神乎其神。他们内心依然是虚弱的。都是太祖太宗子孙,他们又何德何能可以捷足先登呢?
  他们必须证明自己,证明确是天命所归。
  所以,要变法,要政绩,要天下大治,要建立不一样的功勋。惟有如此,才能更好地证明他们确实是上天所选,才能让那些愤愤不平、又虎视眈眈地宗室们心服口服。
  日期:2019-12-10 22:14:19
  (207)
  这一切,高滔滔心知肚明,其中利害关系,了然于胸。
  所以,她不支持但也不公然反对变法,就显得合乎逻辑了。毕竟,她的合法性,与这父子二人是一体的。
  不过,这一切在神宗去世后,发生了变化。
  神宗在位18年,驾崩。此时,太皇太后曹氏已去世多年,53岁的高滔滔作为皇太后,已是后宫无可争议的唯一权威。

  早在神宗病危时,所有人已将目光都投向了高太后。
  因为皇位。
  神宗未立太子,且几个皇子最大的不过九岁。这原本也没有太大问题,有皇子就好,总好过身后无人。问题的关键是,神宗两个弟弟正年富力强。
  高滔滔生了四个儿子,除了老三早夭,其余三个都长大成人。高太后也很有意思,她最宠爱的既不是老大神宗,也不是小儿子,而是皇次子赵颢。宠爱到什么程度,三十多岁的皇子,还一直住在皇宫里。这很不正常。
  按照皇家规矩,一般皇子十多岁,就要搬出皇宫,到了明朝以后,更是必须离京到封地就藩。不要说继续住在皇宫,没有皇帝诏令,有生之年可能都回不了京城。
  朝中大臣多次向高太后谏言,要求将赵颢搬出皇宫。太后是个明白人,但偏偏在这个问题上,非常固执,谏言的大臣也多遭贬谪。眼见情况如此,神宗即便不高兴,也无可奈何。
  仗着老妈的恩宠,赵颢难免得意忘形。据说,有次太后、神宗、赵颢,母子三人论及王安石变法。太后坚决反对,赵颢也顺势在一旁帮腔,肆无忌惮地批评新法。神宗一忍再忍、忍无可忍,终于说了句,我败坏天下,汝自当之。

  这话不仅很重,还有典故。
  当年,赵光义就对太祖的儿子赵德昭说过此话。德昭惊惧不已,回府后就拔剑自刎了。赵颢有母后撑腰,自不至于寻死。不过,他受到了警告、也感到了威胁,便上书神宗请求搬出皇宫。
  正合神宗心意。不过,为了皇家兄友弟恭的脸面,神宗自然驳回了所请。这不过是个程序性的驳回。按理说,赵颢应该再上书的,可是赵颢不按套路出牌,就没再提这个茬了。神宗只能徒呼奈何。当然了,说到底,还是高太后袒护。神宗自然明白老妈的心思,也就不再较真。
  所以,当神宗病重,口不能言时,宫里面的男人,除了神宗的儿子们,还有两个年富力强、虎视眈眈的弟弟。
  皇位之争,在所难免了。
请按 Ctrl+D 将本页加入书签
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?
上一节目录下一节
【网站提示】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,请向本站举报。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!举报
© CopyRight 2011 yiread.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.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