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东北风流——我那青春年少的日子(70后经典成长史)》
第43节

作者: 海上龙王
收藏本书TXT下载
日期:2009-07-01 19:06:49

  第二卷 少年之烦恼第二十七章 腊八的故事
  不知不觉忙忙乎乎就到了年跟前,东北过年可以说是非常的热闹,也非常讲究,一进腊月我们村里的管理站便开始杀年猪,杀鸡宰羊,既是庆祝丰收,也是为了准备过年。
  我不知道大家听没有听过这一段民谣“老婆老婆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,腊八粥,喝几天,哩哩啦啦二十三,二十三、祭灶天,二十四、扫房间,二十五、炸豆腐,二十六、炖羊肉,二十七、杀公鸡,二十八、把面发,二十九、蒸馒头,三十晚上熬一宿,大年初一扭一扭……”
  说道腊八粥,就是腊月初八,每到这一天全国各地都有吃腊八粥习俗。据说腊八粥传自于印度,说的是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,他见劳苦大众饱受生老病死的折磨,又不满婆罗门神权的统治,于是释迦牟尼放弃王位,专心出家修道。后来经过六年的苦行修炼,终于在腊月八日这一天,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。在这六年苦行当中,每日只吃一麻一米。于是每年腊月初八这一天就以吃粥做为纪念,腊八就成了纪念释迦牟尼的纪念日,这也是最流行的说法,我是一点都不相信。

  说起腊八粥,主要是以红小豆、糯米煮成。我记得我那时喝得是很普通的稀饭,不想喝,说这是封建迷信。我妈可不管什么封建迷信,非逼着我喝下去,不然就要打我,我妈真霸道。不像现在的腊八粥,什么糯米、红豆、枣子、栗子、花生、白果、莲子百合还有桂圆、龙眼肉、蜜饯等等,光是这些东西让人听了就有食欲,现在谁还在家里熬粥,年青人买几听康师傅八宝粥都齐全了,其实喝粥只是一个象征,只是证明东北的大年才刚刚开始,好戏还在后面。

  腊月的第一个节目是扫尘,扫尘的意义不外乎就是除旧迎新,就是要把一年的晦气都扫的干干净净。一般大多数人家都在农历十二月一号到十五号来一个大扫除。也有年跟前收拾屋子的,其实就是一个形式,大多数人家很少来一个彻底的清理,只是对墙边墙角墙壁和日积月累的蜘蛛网和悬浮物进行简单的清理,以前大家住的都是平房,角角落落的地方也就成了虫蚁蜘蛛蟑螂盘居的好地方。
日期:2009-07-01 19:09:30

  每年的打扫屋子都是我妈带着我五哥和我妹妹。通常的做法是先把房间的床铺和大屋的桌椅长沙发,电视柜,大衣柜等等用塑料布罩上,我妈用围巾把头包好,然后用木头棍绑住扫帚,顶棚墙壁墙角轻轻地划拉起来。大扫完屋子以后,把门和小窗户打开先通通空气,等灰尘落净,然后就用热水洗洗擦擦扫扫。今年我和我六哥一大清早的就跑的没影了,反正我一次也没有打扫过。
  我在外面疯了一天才回来,我妹妹指着我的鼻子说道“这么大的人也不知道心疼咱妈”
  我一下子感觉到我妹妹长大了,女孩就是妈的小棉袄。我向她强烈而激动地保证明年一定听她的指挥,指哪打哪,坚决服从她的领导,做一名好战士好哥哥。
  我妹妹仍然指点着我说道“你就会耍嘴皮子,从来不干正事”一转身走开了。
  我使劲地眨着小扁眼睛,天啊!!上帝啊!她怎么能对我这个哥哥这样说话,怎么分不清大小王呢。她小小的年龄都能看透我这个人的德行,呜呼哎哉,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。死去吧!!!

  过年的气息越来越浓也越来越近了,我对过年不像小时侯那么兴奋,那么的成宿成宿的睡不着觉,像盼星星盼月亮似的,掰着指头数日子,盼过年的鞭炮,盼过年吃好的,盼过年的压岁钱,盼过年穿新衣服,那个盼啊!盼啊!就这么一年一年的盼啊!妈的,我竟长大成人了。
  每到年关各家各户都在不停地忙碌着,每年的办年货也是非常热闹的,要买的东西很多,首先是吃的用的穿的戴的、生活必需品,一样都不能少,还有玩耍的,什么鲜的、活的,生的、熟的,等等统称都是年货,办年货也是最费钱的,大家好像要把这一年的钱都存到年跟前才敢用似的。
日期:2009-07-01 19:14:01

  小时候每年的年跟前,我老爸都带我和我妹妹去逛集市,我六哥曾经好几次央求我老爸带他去,可我老爸一次也没有领过他去办年货,气得我六哥直说我老爸太偏心了,以至于说他自己是捡来的孩子,不是老扬家的孩子,他竟要姓我妈姓,再也不姓扬了,也只有我妈哄哄我委屈的六哥,领着我六哥到中心村的商店给他买一点东西。我六哥那时候最恨我老爸了,几乎都不跟我老爸说话,只有我老爸问他一句,他回答一句,在我六哥的心里有解不开的疙瘩。

  说白了我老爸就是带我俩去玩去吃的,办什么年货,家里该买的都买了。我们想要什么想吃什么只管吱声,我老爸一般情况下都能满足我俩,逛集市的人真是多了去了,人山人海。我今年第一个还是买爆竹,一百响二百响小鞭炮,拉炮、摔炮、钻天猴之类的花炮我都不稀罕看了,毕竟我长大了,跨进初中就意味着成熟。
  我现在眼里只有大麻雷子、二踢脚(即双响)那时候鞭炮当中已经出现了几百响挂鞭中加入一些特殊的爆竹,通常是十响夹带一个大麻雷子,我们称之为“十响一咕咚”那才是我最爱。
  我记得我上小学三年级的的时候,好像那个时候都是二十五响五十响一百响小鞕,小鞕可以分为普通小鞕和小钢鞕,小钢鞕炸响时声音响亮如钢铁,那个清脆声,让人听了就喜爱,也是那个时候最好的小鞭炮了。我们那时候都是把五十响一百响小鞕拆开,单个的放。
  说白了就是为了两伙开战准备的,这是勇敢孩子的游戏,胆小的都不敢加入进来,通常都是四五个一伙,最多的时候十多个一伙,在整个村庄里打游击,什么遭遇战,伏击战,闪电战,你就听吧,只要哪个地方小鞭响起,就是遭遇战,我们就往哪地方冲,甚是好玩。
  通常的情况就是我们小屁孩都点着烟或者是点着一支香,小鞭都是拿在手里见到敌人点着,捻儿快着完才扔出去,让它在半空中炸响。这也是要掌握技巧的,小鞭点着就扔出去很容易掉到雪里不响,成为臭炮。在紧张和刺激下,在对方小鞭的打击下,往往都是看到情况不对就撒腿跑,李东赵亮往往都比兔子跑得快,我刚说完撤退,这俩人就跑没影了,真要是国共开战打起来,这俩个小子一定就是叛徒败类那一伙的。

请按 Ctrl+D 将本页加入书签
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?
上一节目录下一节
【网站提示】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,请向本站举报。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!举报
© CopyRight 2011 yiread.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.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