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因缘生法——两晋南北朝的高僧们》
第5节

作者: 驿渡山人
收藏本书TXT下载
  石虎虽然凶残,对佛图澄却非常敬重。如果石勒只是在利用他的法术为自己服务的话,石虎则是把他当成了自己的精神支柱。当上天王后,石虎极力笼络佛图澄。给他升官,老澄不接受。给他封爵,也不接受。给他加薪水(增加供养),还不接受。赐给他美女,更不接受。当时佛图澄已经102岁了,虽然还是很健康。石虎实在是没办法,既然实实在在的利益你不要,那就满足你的虚荣吧。于是专门下了一道诏书:

  澄大和上的德行确实是太高了,高到了让人类望尘莫及的程度,世间的荣华富贵已配不上他的德行。怎么办呢?从今以后,大和上出席朝廷会议,常侍以下的官员要轮流给他抬轿。太子和诸大臣要扶着他的轿子一起进殿。进门时,太监高唱“大和上到!”所有坐着的官员都要起立以示尊重!
  稍后,又下了一道诏书:
  司空李农每天早晚代表皇帝向大和上问安,太子和王公每五天朝见一次大和上,以表达朕的敬意!

  佛图澄在赵国被尊崇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。人们在几百里外也不敢朝着他所在的方位小便或吐口水。但这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。在信奉儒家的士大夫们看来,佛图澄的铃音断事神技属于怪力乱神,会把人心往邪道上引导。特别是石虎颁布了那两道诏书后,这些人更是义愤填膺,堂堂的朝廷命官竟然要给一个胡僧抬轿。
  著作郎王度等人向石虎提出抗议,认为君王祭祀天地神灵,都是有典章制度可遵循的。佛产生于西方,是一个外国的神,不是中华本土的。华夏君王不应该供奉这外来的戎神。以前汉明帝初传佛法,只允许外国人奉佛,汉地的人是不允许出家的。陛下作为汉地的皇帝,也应当遵循旧制,不许赵人出家,违者应以淫祀罪论处!
  中书令王波等朝中大臣都极力附和。
  针对王度的抗议,石虎搞了一个书面答复,并向全国印发。石虎说,佛祖确实是外国之神,非华夏天子所宜供奉。但我石虎本就是出生在边远地区(暗示自己也是个胡人),因为天命所归才做了汉地的天子。既然佛祖是戎神,那我就更应该尊奉了。以后,在大赵范围内,谁要是信佛的,听其自便。咱们还是实行信仰自由吧!

  由于石虎生性残暴,王度等人也没有作更多的争辩。但华戎之辩并没有就此结束,若干年后还会有一场更大范围的辩论。
  -----------
  注:①南北朝以前寺庙的名称很多是单字的,不像现在的寺名都有两三个字。
  日期:2020-06-09 16:27:08
  NO.8 培育法嗣
  就这样,石勒规定的出家许可制度也被取消了。在此之前,因为政府的限制,信佛的虽然很多,但出家的很少。那时候想出家,需要满足好几个条件,首先是要父母同意,如果没经父母同意就收留别人出家,出家者和寺庙都要受到处罚。当然,很少有父母会同意自己的儿女出家,除非他们本身也非常信佛。所以那时的出家人大多是一些孤儿。另一个更要命的条件是要通过政府宗教部门组织的考核。除了考佛学知识外,还要考儒家的三纲五常。所以,文盲想成为得到政府认可的出家人几乎不可能。如果得不到政府的认可,即使剃了发穿上袈裟也要交人头税和服役。而佛图澄率先在赵国把这个考核制度给取消了。使得赵国一时之间冒出很多僧人。

  老澄从弟子中挑选了几个领悟力特强的加以重点培养。有一个年轻人叫道安,河北常山人,皮肤黝黑,颜值很低,同学大都瞧不起他。但他记忆力好,思辨能力强。老澄每次讲经,他都能提出一些问难,这让老澄非常高兴。因为讲经说法是一个互动的过程。讲授者故然要高水平,而听法者的水平也必须有相应的高度,才能教学相长,使法会达到讲听双方皆大欢喜的效果。道安就是这样的听法弟子。每次听完讲课,他都能完整复述师父所讲的内容。老澄于是经常叫他代自己授课。因为长相欠佳,听讲者很不服气。经常用佛理上的问题发难,而他总能应对自如,让老澄非常赞叹,常对人说,道安的智慧是你们能比不了的啊。

  除了得到恩师的赞赏,道安还有几个特别要好的法兄法弟。这些人都受过很高的文化教育,有深厚的儒学、玄学功底。他们主要是来寻求人生解脱的真理的,对老澄的神异法术不感兴趣。这里简要介绍三位:
  竺法雅,河间人,佛图澄弟子,道安的师兄,玄学大师,擅长老庄,以道家概念解释佛教义理,称之为格义。在邺期间,常与道安、法汰等共同解析疑难,穷尽佛经的奥义。道安后来发现格义存在问题,于是逐渐放弃了这种传播佛法的方式。
  竺法汰,沂水人。佛图澄弟子,道安早年的师弟,玄学大师,清谈高手,般若学六家七宗的"本无异宗"的代表人物。佛图澄去世后,他长期和道安在一起,后在新野分手,率弟子下江南,驻建康瓦官寺,宣讲《放光般若经》,影响很大。竺法汰的弟子很多,经常相互辩论,在辩论中提高对佛学的领悟。他有一个著名的弟子叫竺道生,是玄学、毗昙学、般若学、涅槃学的集大成者。

  竺法和(后改名释法和),荣阳人。道安早年的师弟,后一起到邺城拜佛图澄为师。长期跟随道安,至襄阳分手,率徒入四川。在四川发展了一大批弟子。道安到长安后,他又来到长安。道安去世后,他与僧伽提婆一起去洛阳弘扬毗昙学。后来鸠摩罗什来到长安,他又回长安帮罗什翻译佛经,与其交往密切。
  邺城是当时中国佛教最兴盛的地方。很多人不远万里从印度、西域来到邺城听经闻法。老澄因材施教,对不同根机的人讲授不同内容。对于石虎统治集团的人,主要讲善恶报应、三世因果的道理。对于有一定领悟力的,则讲授十二因缘和三十七道品等佛学基础知识。至于道安、法汰这类悟性极高的弟子,则主讲“说一切有部”的毗昙学①。至于般若类经典,他认为时机不成熟,故隐而不授。

  而他一身的神通法术只传给了几个从西域带来的弟子,中土的弟子都没有传承他的法术。这倒不是老澄偏心,而是中土的弟子中想学的人不合格,合格的人又不想学。那些心术不正的人很想学神通术,以便将来在社会上坑蒙拐骗,但却学不了。因为神通术对世俗欲望的限制非常严苛,心中有一丝世俗杂念就学不了神通。而道安等人虽然符合学习神通的条件,但他们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,总觉得神通法术近于怪力乱神,从心里有抵触,所以根本就不想学。

  -----------
  注:①“说一切有部”的毗昙学。说一切有部(简称“有部”)也叫萨婆多部,是早期佛教的十八个部派之一,主张万事万物皆有“自性”。毗昙学,原意指论藏,但在两晋时专指有部的学说。说一切有部是罽宾最盛行的佛教部派,佛图澄在罽宾学的就是毗昙。

  日期:2020-06-10 08:39:45
  NO.9 太子作乱
请按 Ctrl+D 将本页加入书签
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?
上一节目录下一节
【网站提示】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,请向本站举报。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!举报
© CopyRight 2011 yiread.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.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