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四全姑娘》
第55节

作者: 莲花衣
收藏本书TXT下载
  这句诗着实让康熙有些意外,那是陆游的诗,比起李白杜甫,他也更喜欢陆游,贤贵人甜嫩的嗓音配上这样朴实的诗句,真的格外动人。
  “这个我听明白了。”福贵人乌兰笑了笑,“是说新鲜的蔬菜不用调味,甚至连盐都不必放,保持本来味道是最美的。倒有些清水芙蓉素面朝天不用脂粉污颜色的意思。”
  康熙的目光又是一怔,不得不对上福贵人的眼眸,刚刚贤贵人的那首诗是用汉语念的,在座当中没有几人能听明白,想不到来自科尔沁的福贵人却听懂了。他真的有些意外,对待面前这些女人,这些所谓的他的妃嫔,看来他不还真是不够了解。

  乌兰被他看的有些不好意思,面色微红,随又用蒙语低声地飞快地说了一句。
  这下,脸微微发红的变成了皇上。
  端敏忍不住插嘴:“这个陆游,说得也太夸张了些,这菜里若是连盐都不放了,那还有什么味道?大家好好地吃菜,贤贵人突然念的什么诗?你是说皇后娘娘这菜不好吗?”
  贤贵人无疑被推至风口浪尖,她有些惊惶,但还是鼓起勇气:“臣妾不敢,只是在数年前,臣妾随家母在外饮宴,曾经吃过这道菜。那道菜里没有配肉酱,且味道则更为纯鲜。”

  所有人都惊了。
  皇后面色微白,手指轻颤,她很想控制自己的情绪,但是她除了将手缩在袖中尽量不让人发觉以外,她竟然无言以对了。
  “你什么意思?这话可别说得不清不楚!这天下的菜原本就是大同的,难道你家做了米饭,别家都不能用白米煮粥了吗?还是说皇后娘娘抄袭了他人的做法,且还做得不够纯正?”福贵人乌兰表现得很激愤,她显然是在竭力维护皇后。
  “臣妾当然不是这个意思,只是看到这道菜眼熟便想起当日在别人府上赴宴时曾经品尝过。那府上的老祖母说因为近日身有痰症,遵医嘱不能吃油腻过咸之物,所以她的孙女这才琢磨了这道菜还起了个‘合菜盖被’的名字,说是只要祖母能忌了荤天天多吃几口这道合菜,家里人才能圆圆满满、和和睦睦,因为家里的孩子就像五蔬,而老祖母就像盖在五蔬上的黄金被,永远保护温暖着家里的子孙。”贤贵人好听的声音如同悦耳的铃声,所有人都听得入迷了。

  不知是被她的声音吸引,还是被她讲述的故事感动。
  “东珠。你怎么了?”仁妃看到东珠眼角似乎有泪,立即拿出帕子为她擦拭。不经意间的问询引来大家的注视。
  东珠忙转过脸去。
  一直静观其变的孝庄看到此时,已经将一切尽收眼底,她心里有些发酸又有些得意。终于还是乱起来了,后宫就是后宫,不管天子是谁,谁为后谁为妃,只要是后宫,就不可能保持永远的平静。
  “这都扯到哪儿去了。看这些菜都凉了,真怪可惜的。”仁宪太后对眼前发生的一切似懂非懂,但是她知道作为皇太后什么时候要沉默而什么时候又必须要开口,“咱们这还是第一次在宫里过这个中和节。昨儿端敏还缠着哀家问为什么民间要管这个节叫龙抬头,还真给哀家问住了。端敏,你这些个皇嫂,可都是有学问的,你还快去请教,也好长长见识。”
  端敏立即配合,她索性凑到孝庄身边,“我不问她们,我就问老祖宗,老祖宗一定比她们说得都好。”
  “你这丫头!”孝庄笑着拍了拍她的脸,“你是不好意思问,论年纪也跟这几位娘娘差不多,可这脾气、见识却差远了。”
  “谁说的。”端敏故意卖乖,“我可是在皇太后和老祖宗您身边长大的,谁若说我见识少、脾气差,就是歁君、犯上、大不敬,我非让我皇上哥哥重重办她们不可。”
  大家看她装疯卖巧,都配合地笑了笑。
  刚刚的不快,仿佛随风而去。
  随即,话题重新引至关于龙抬头,皇上春祈以及京郊农家人对年景的祈盼上来。
  “民间流传‘二月二,龙抬头;大仓满,小仓流’,这一天以后啊,农家就可以准备春耕播种了。”孝庄的声音舒缓而沉静,透着与往日一般无二的庄重宁静。

  “听说,‘龙’此时可以抬头抖动身子下一场透雨,以滋润土壤。是真的吗?今天可是没下雨呢!”端敏很是执着。
  “要么说要春祈呢,就是要祈祷这场春雨。”孝庄耐心地解释。
  端敏把目光转而盯着皇上。“皇上是天子,也是龙,皇上哥哥今早已经上先农坛祈祷过了,为什么还不下呢,难道天上的那个龙王不听咱们眼前的这个真龙天子的话!”
  “端敏,这话说得太逾越了!”仁宪太后突然变了脸,她还从未在人前这样严厉过。
  “敏格格果真勤敏好学,只是事事没有定论皆有变数,就像这二月二龙抬头,并非是指今日一定有雨,而是从今天开始,雨水渐多的意思。”皇后再次开口,情绪已然如常,她走到太皇太后身前拉过端敏的手,细细地讲着,“咱们北边好多地方在二月二日早晨起来后,农家人会找来长竿敲击房梁,为的就是把沉睡了一冬的‘龙’唤醒,醒了以后,大地重绿,慢慢回暖,雨水也自然会多起来。”

  端敏点了点头。
  “除此以外,还有一句民谣‘二月二,接宝贝,接不来,泪珠儿流’。”福贵人乌兰接语道,“二月二在北方,还是回娘家的日子,这个时候是许多人家团聚的日子。”
  她的话,让刚刚缓和的气氛又沉寂起来。
  所有人,不仅是东珠、仁妃、贤贵人、甚至是太皇太后、皇太后,都陷入了暂时的离愁别怨中,回娘家,这是寻常女子期盼的,又何尝不是她们这些后宫妃嫔们渴望的呢?
  只是一入宫门,再难自已。
  康熙的眸子扫过众人,最终定格在东珠的面上,此时,他才明白东珠今日为何要来赴宴,她应当是想回家。
  还能让她回去吗?
  好像自长公主入殡之后她回宫也没几日,在宫里刚回来几日又待不住了?

  突然有些怨她,就这么想出宫?
  不知不觉,面色沉了下来,
  不知不觉,叹了口气。
  却不知,天子的这一声轻叹,惊吓了多少人。
  除太皇太后、皇太后以外,所有人都离座下跪,口称惶恐。
  一场家宴,在并不和谐的氛围下结束,康熙命后妃们先行离去,自己则在慈宁宫中陪着孝庄煮茶。
  “今儿的宴席,皇后费心了。”孝庄意味深长地说着。

  “可惜弄巧成拙,反为他人作嫁衣。”康熙吹开杯中的浮茶抿了一口,淡漠说道。
  “那也未必,这样一来,皇上不是可以借此看清楚很多人、很多事吗?再者,水至清则无鱼。今儿总算有了点儿动静。”孝庄悠然说道。
  “也许吧。”康熙显得有些漫不经心。
  “皇上看来是乏了,还是早些回宫安置吧。”孝庄原本还想多说些,但是看到康熙已经心思不在,故要提早打发了他。
  “是。孙儿告退。”
  出了慈宁宫并未坐舆只信步而走,远远地看到万春亭上站着那个人。

  “在看什么?”康熙挥了挥手,随行全部退下。他一人进亭,这个时候,园子里静极了,仿佛天地之间只有他们两个人。
请按 Ctrl+D 将本页加入书签
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?
上一节目录下一节
【网站提示】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,请向本站举报。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!举报
© CopyRight 2011 yiread.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.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.